陈幸同赢了,孙颖莎拼了,国乒又一次把冠军稳稳拿在手里,这本该是值得高兴的事儿,可谁能想到,比赛刚结束不到 24 小时,网上就炸了锅。
各种"捡漏""内定""不尊重对手"的说法满天飞,甚至有人对陈幸同冷嘲热讽,连孙颖莎也莫名其妙被拉下水,说她"态度不对""不配世界第一",明明是一场精彩的比赛,硬是被一些极端言论搞得乌烟瘴气。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赢的不敢庆祝,输的还得挨骂,这正常吗?
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
赢了就是赢了
回过头看比赛本身,陈幸同 4-2 拿下孙颖莎,这真的是所谓"捡漏"吗?很多人替孙颖莎抱不平,理由听着也挺充分:她半决赛才和日本的桥本穗花死磕了一场,打得筋疲力尽。
决赛里孙颖莎正手失误确实多,速度和衔接也肉眼可见地慢了一拍,从这角度看,陈幸同体力上占点便宜,无可厚非。
可要是把一场胜利,全归结到对手累了,那简直是对赢家的侮辱,竞技体育,体能分配从来都是比赛的一部分,这是战略也是功夫,再看看陈幸同的晋级之路,也并非一马平川。
她一路过关斩将,从欧洲冠军袁嘉楠到加拿大名将张墨,甚至还逆转击败了日本主力早田希娜,每一步都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,哪里有半点轻巧可言?
更别说决赛里,陈幸同的战术执行堪称教科书级别,她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,准确捕捉到孙颖莎体能下降后的细微波动,然后死死抓住不放,用节奏变化去限制孙颖莎凶猛的正手进攻,关键分也处理得果断冷静。
这不是什么小聪明,而是一个顶尖运动员对比赛的透彻理解和精准驾驭,陈幸同这一仗赢得不光是技术,更是临场的心态和战术布局。
至于孙颖莎,输一场球就意味着她不再是世界第一了?简直是胡说八道,前国手许昕在直播里就说了,这不过是一场内部赛,犯不着纲上线,高强度比赛之后身体出现疲劳,运动员不都这样吗?
把这种正常的生理反应,解读成"放水"或者"态度不端",那真是对运动员拼命劲儿的亵渎,比赛结束时孙颖莎疲惫地坐在挡板上休息的画面,不正是她拼尽全力的最好写照吗?
内卷出强、互撕变强
"内战怪"这个词,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居心不良,它暗示着一个运动员对外比赛蔫儿吧唧,只敢"窝里横",这顶帽子扣在陈幸同头上,着实冤枉,别忘了她这场比赛也把好几位外协会高手送回了家。
换个思路想想,中国乒乓球为什么能长盛不衰,一家独大?靠的绝不是一两个什么"大魔王"单打独斗,而是整个团队共同构筑起一个强大而动态的竞争生态,在这个生态里每一个队员,都是彼此最锋利的刀,也是彼此最好的磨刀石。
所谓"研究队友",恰恰是这个体系高效运转的核心,孙颖莎之所以能稳坐头把交椅,身后是陈幸同、王曼昱、王艺迪这些无数队友,在日常训练中用最高标准向她发起冲击,不断帮她找出短板,堵上漏洞。
同理,陈幸同能有今天的突破,也离不开常年与孙颖莎这样顶级选手掰手腕、学经验,她们之间的竞争,那是为了什么个人恩怨?分明是为了共同把"中国队"这块金字招牌,推向一个又一个巅峰。
这种队内"残酷"的竞争,才是中国乒乓的"秘密武器",它确保了队伍总有新鲜血液涌现,总能保持对胜利的饥渴,也保证了即使主力偶尔状态起伏,也总有人能毫不含糊地顶上去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每一个能在队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运动员,都值得我们尊敬,他们是真正的"内战英雄",正是他们共同筑起了国乒坚不可摧的"马其诺防线",把这种良性竞争恶意丑化成"内斗",是对国乒成功密码的无知。
这场围绕一场冠军赛掀起的风波,也折射出一个让人担忧的趋势:体育正在被"饭圈化",当球迷把自己对运动员的喜爱,逐渐演变成一种只求个人偶像光环闪耀的"唯粉"心态时,体育本身的纯粹味道也就变了。
这些"粉丝"希望自己的偶像永远是常胜将军,一刻都不能输,尤其不能输给身边的队友,一旦失利他们不会冷静分析比赛过程,而是迫不及待地为偶像寻找各种外部借口,甚至不惜攻击胜利的一方,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团队的荣誉被抛到个人光环之后,理性的比赛分析也完全被情绪化的发泄所取代。
孙颖莎坐在挡板上,在一些人眼里是真性情和松弛感,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成了"不尊重对手",陈幸同赢了球,本来该接受鲜花和掌声,却要面对"捡漏"的阴阳怪气,这些看似天壤之别的解读,究其根本都源于看客心中预设的立场和情绪,而不是基于客观事实。
为国争光都没错
一个真正成熟的体育观众,应该懂得欣赏比赛的全部面貌,我们既要为孙颖莎的顽强拼搏喝彩,也要为陈幸同的厚积薄发鼓掌,我们必须明白没有谁能永远不败,失败,往往是通往下一次胜利的阶梯。
我们更应该感到庆幸的是,在中国女乒,我们坐拥如此雄厚的实力,以至于连冠亚军的归属,都成了国民们"幸福的内部矛盾"。
真正的集体荣誉感,从来都不是要求某一个队员永远高高在上,而是乐见整个团队都能百花齐放,今天陈幸同能够战胜孙颖莎,恰恰意味着国乒的板凳深度更加可怕,这对于即将到来的各种大赛,无疑是巨大且积极的信号。
我们热爱体育,正是因为它纯粹、激烈,充满着未知的魅力,何不把目光重新聚焦于赛场,尊重每一位为国征战的运动员所付出的努力。
胜利,值得我们真心实意地庆祝;失利,也值得我们给予一份理解与鼓励,毕竟在这片乒乓球的方寸舞台上,只要最后的冠军属于中国,那便是所有国人共同的胜利。
信息来源:
鼎合网-中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-炒股技巧-配资网官网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