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这篇文章之前,欢迎您点击“关注”按钮,这样您就能持续收到我们为您推送的相关文章,同时也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。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。
文|清源
编辑|t
---
罗马从一个不起眼的城邦起步,最终崛起为一个横跨三大洲、声势浩大的帝国。若回望历史,谁能想到,那个年仅十八岁的青年罗慕路斯以及他的追随者们,竟然能够开创出一个不朽的帝国,建立一个持续几百年之久的文明?
从此,古罗马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,成就了人类历史中的辉煌篇章。那么,罗马究竟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城邦逐步走向帝国的巅峰?我们可以摒弃单纯的战争叙述,深入挖掘罗马“帝国之路”的内核。
展开剩余86%以“人”为核心:从美德走向帝国
在古罗马的早期,这个社会似乎就符合了许多历史学家对“理想国”的定义。朴素、崇高,这些美好的形容词,几乎可以涵盖古罗马早期社会的全部特质。在希腊文化的熏陶下,罗马城邦逐渐从粗犷的状态向更加文明的社会迈进,罗马共和国由此诞生。
在多次南征北战中,罗马人凭借着勇敢与智慧不断取得胜利。但要知道,罗马共和国真正的强大并非仅仅依赖于这些战争的胜利,而是源自于人——“人的伟大”构成了共和国的根基。罗马共和国就像一座屹立的堡垒,所依赖的并不是单纯的石块堆积,而是每一个罗马公民内心深处的道德信仰。
早期罗马人崇高的品德在他们日常生活中闪耀着光辉。那些被后人传颂的“美德”,不仅仅是个人品德的表现,它们逐渐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,这些力量最终塑造了强盛的罗马共和国。
更为重要的是,罗马人的道德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,它还渗透到了国家的治理之中。曾有作家用美妙的比喻形容罗马:“它的社会像一座大花园,每一朵花都独具特色。”在这个花园中,无论是担负重任的官员,还是普通百姓,大家都以自己崇高的道德为荣,甚至在争执与斗争中,也总是以道德为准则,挥舞着象征正义的剑。
对于罗马人而言,选拔孩子的导师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。导师的道德修养被看作是首要条件,而个人能力则显得次要得多。对于那些能够左右国家命运的要员,罗马公民对其个人品德的要求更为严格。正是这股崇高的道德力量,保证了罗马共和国的治国理政并非凭空而来,而是源自强大的生命力。
清明的政治制度:迈向帝国的根基
在古罗马,政治生活就像一幅充满个人品德与社会伦理的宏伟画卷。这座城市的政治氛围,不仅体现在从政者身上,更深深融入到国家制度的根基,渗透到每一项政策的执行中。
罗马政治制度的独特性曾被西塞罗形容为:“这座庞大的智慧宝库,并非某个天才的个人作品,而是经过数个世纪的共同智慧积淀的成果。”罗马人一直坚信,没有任何一个超凡的天才可以独立支撑起整个国家的命运,因此,他们设立了一种体制,确保权力能够得到有效制衡。
在罗马的共和国制度中,执政官、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互相配合,彼此制衡,达到了政治上的平衡。这种制度成为了罗马传统道德的坚固堡垒,波利比乌斯也称赞罗马的政治体制,认为它独具匠心,避免了君主制、贵族制和民主制中的弊端:“这是一种智慧的结晶,是无数历史智慧的共同成果。”
在罗马的政治准则中,绝不允许任何一人拥有绝对的权力,即使是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,元老院任命的独裁官也只能短暂掌握权力,时间一到,权力即刻被收回。这种独特的制度为罗马的稳步发展提供了保障,也为罗马从一个小小的城邦发展成共和国,再一步步迈向帝国提供了坚实的根基。
南征北战:成就罗马帝国
随着时间的推移,罗马人的野心和欲望逐渐膨胀,他们的铁骑横扫欧洲大陆,逐渐将古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型。值得注意的是,罗马帝国的扩张并非一蹴而就,它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渐进发展。在这漫长的岁月中,罗马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敌的战术装备。
以凯撒大帝在阿莱西亚战役中的胜利为例,凯撒仅带领五万大军,横跨近千里的艰难旅程,在尚未休整的情况下,他指挥军队一举击败了由十万高卢联军组成的敌军。在这场战斗中,罗马军团展现了其精湛的战术,他们能够根据战局迅速调整阵型,采取正面进攻与侧翼包围相结合的战术,最终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将高卢大军一举歼灭。
凯撒的胜利不仅改变了高卢的命运,还为罗马带来了巨额财富。据估计,仅凯撒在高卢的战利品,就包括了40万公斤黄金和无数珍贵财宝,这些财富为罗马的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动力。
随着罗马的疆域逐渐扩大,罗马人也开始加强各省的基础设施建设,铺设了数万公里的道路与输水系统,极大地促进了贸易流通。例如,从意大利到西班牙的道路长度就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。在罗马全盛时期,年贸易额达到了12亿塞斯特尔提乌斯,折合现代的货币约为1200亿美元,这些财富成就了罗马强盛的经济基础,并推动了帝国的进一步扩张。
对于征服的民族,罗马实行强制同化政策,迫使他们放弃本土语言和文化,接受拉丁化。这种政策给许多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,尽管有不少族群发起反抗,但在罗马强大的武力面前,他们最终难逃被同化的命运。几个世纪后,拉丁文化成功地取代了许多欧洲本土文化,但罗马自身也在不断汲取其他文明的精华。例如,他们吸收了希腊建筑风格,甚至将其他民族的神祇纳入罗马神话体系。这种包容的文化态度也是罗马文化能够长期传承的关键。
然而,在公元160年以后,罗马帝国的内乱逐渐加剧,强盛的帝国开始显现出裂痕,最终分裂成东西罗马帝国。西罗马帝国在公元五世纪灭亡,而东罗马帝国则坚挺了将近一千年,直到1453年才告终。
参考资料:
Polybius, The Histories [M]. Translated by Robin Waterfield, New York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10.
[俄] 科瓦略夫, 古代罗马史 [M]. 王以铸译, 上海: 上海书店出版社, 2007.
陈可风, 罗马共和宪政研究 [M]. 北京: 法律出版社, 2004.
宫秀华, 罗马:从共和走向帝制 [M]. 长春: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, 2002.
林志纯主编, 世界上古史纲(下) [M]. 天津: 天津教育出版社, 2007.
发布于:天津市鼎合网-中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-炒股技巧-配资网官网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